6月5日,来自林志名师工作室的9位老师到访我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参观和学习。

6月5日下午,朱小雪老师带领来访的老师们参观了学校的阅览区,介绍了学校今年大力开展的“书香联萌”阅读项目,接着,老师们还参观了许多拓展课的功能教室,如注意力课程、创意梦工厂、地质能源馆、宇宙天象馆、空中农场等,在参观教室的同时,精彩纷呈的拓展课内容也映入了大家的眼帘。




参观过后,朱小雪老师就我校的拓展性课程进行了《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实践与思考》讲座,通过详细介绍从“小脚丫”课程目标到家庭实验室再到“长实践”拓展性课程的开展,工作室的老师们对我校的拓展性课程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明确了拓展性课程架构离不开清晰的目标、适切的内容、有序的实施、恰当的评价。

接着,许婧老师给大家介绍了精品拓展型课程——《疯狂实验室》,引发了在座老师的思考:如何在从生活中提取有趣的问题,形成有趣的探究活动?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6月6日,老师们观摩了胡秦琼老师执教的《比重计的秘密》。在本节课上,学生从探究让吸管竖着浮在水中(刻度线与水面重合)到探究换成浓盐水、酒精,刻度线是否还会与水面重合(标新刻度线),从而引出密度概念和比重计的原理,接着通过探究甘油密度有多大来拓展应用前面学到的知识。在循序渐进的实验过程中,学生们热情参与每一个“挑战”,并且能够进一步的进行改进,举一反三,使其应用于其他液体的密度检测。胡老师的课堂风趣幽默、逻辑清晰,课前准备非常用心,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们在完成“挑战任务”的过程中发散了思维、提高了科学实验探究能力。

第二节是由龙湾区状元一小的潘欢燕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材料里的《给动物分类》。潘老师在分类时为了避免分类混乱,引导学生按稳定特征分类,再进行分类检索(根据标准找动物),整节课分类标准的确实是个难点,朱小雪老师在讨论中建议:基于一年级学生对动物的认识层次,我们应该更侧重动物外观特点进行分类,比如有毛-无毛,有壳-无壳等二分法,减少分类时的不确定性。
两节课后,老师们观摩了学校的2018年少年诺贝尔奖科学答辩会。三位优秀的实小学子的答辩过程不仅展示了脚踏实地的实验能力,更不乏异想天开的未来畅想,在答辩现场,观众们的质问精神、台上学生的应变能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访的老师对我校的孩子们给予了肯定:“四年级的孩子提出严谨思路清晰有高度的问题,这是和他们的知识积累和科学素养分不开的。”

最后,各位老师对上午的两节课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朱老师强调:拓展性课程应该“始终关注学生”。通过这两天的思想互动、观点碰撞,在精品课程的设计经验分享中、在学校拓展性课程建设的介绍中、在优质拓展课的展示课交流中,老师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引用林志老师的话:“先要有想法,然后要有行动”,相信在此次的来访活动结束后,各位老师们都能够将心中所想进行落实,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与我们学校一同进行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