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有别于中学和大学语文教学,首要的还是应该聚焦在语言文字上,教得清晰一点,透彻一点,实在一点,努力完成“教语文”到“学语文”的华丽转身。本周我校新城校区“学为主语文新课堂”第四次专题研修活动,三年级语文教研组长杨晓东老师就和“光盘”里的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进行《寓言两则》的同课型异构活动,旨在引领每位语文老师围绕“从教语文到学语文”这个主题进行课堂观察和深入思考。
活动回顾:以课堂观察推动教研实效
周二上午第一节课,杨晓东老师引领三(4)班全体同学共同来学习《亡羊补牢》这一则寓言,三年级语文组六位老师跟进课堂观察,其他语文老师全程观摩学习。课堂上,杨老师先出示“4个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课尾,又结合这4个学习目标进行学业整理,首尾响应,让孩子学有方向,学有整理。条理特别清晰,目标特别明确。课中,杨老师放手把大板块的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试着“借课文内容、借关键词语、借课文插图”来试着讲故事。教研组里六位老师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分别就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状态、学习指令等四个方面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了细致观察和客观地分析与评论。从中我们可以客观地了解到:整堂课,教师总用时9分30秒,学生学习时间高达25分30秒,充分体现了“学为主”新课堂的理念;另外在学习方式上,经观察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比较多,合作学习也有开始尝试;学生学习状态积极、投入,如果被指名发言的学生的面更广一些,将更能体现“学为主”和“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学习指令比较清晰,适当增加“大指令”的明确度,学习指向性便可以更明确一些。

活动提升:以名师教学引领课堂变革
怎么引领学生更好地学习寓言?与名师同课型异构,可以激发老师对不一样的课堂指向深度思考。第二节课,我们集中一楼会议室观摩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同样是寓言,学法却可以不一样。薛老师在深入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敏锐而准确地把握文章“学会讲故事”这个学习重点,在学习评价上,从“故事新手”到“故事能手”到“故事高手”最后到“故事大王”,步步激发学生讲故事的兴趣。关注语言,关注学生讲故事能力的培养,继而想象“拔苗助长”的情境和形象;运用“拔苗助长”的故事和道理,学习说服人。薛法根老师的板块教学,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在对话、讲故事中,让孩子习得语言,练就讲故事的能力,发展了语言。

正像薛法根老师说的那样“每篇课文都隐藏着作者的言语意图,这种言语意图是借助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与语言结构表达出来的。我们语文教师唯有深入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方能敏锐而准确地把握这样的结构和方式,看到内容背后的结构,才能引导教师从“讲课文”到“学语文”,完成语文学习的华丽转身。”我们“学为主小学语文新课堂”的推进过程中,也特别呼唤这样的课堂,让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朝向这个目标执着前行…… (图/文 张坚鸥)
